舊區大變身 九龍城的重建機遇
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房屋需求,政府一直尋求各種方法增加房屋供應。其中一種方式便是將舊區重建,把市區土地按照目前的社會需求重新規劃,而九龍城便是其中一個將被重建的舊區。
2022年5月,市建局公佈了九龍城「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計劃面積約3.7公頃,共涵蓋約120個街號的樓宇。這個計劃是繼2007年觀塘重建項目後面積最大的新發展項目。市建局預料重建後,可提供約4,350伙住宅,最快2036年相繼落成。
2022年10月份,城市規劃委員會公布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草圖(編號S/K10/URA3/1)。計劃區指定為「住宅(甲類)」地帶、「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及顯示為「道路」的地方。
- 主地盤範圍大概毗連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但不包括衙前塱道56-66號的御門∙前)。
- 東面部份範圍大概毗連現有樓宇、太子道東、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及打鼓嶺道 。
- 北面部份為賈炳達道公園範圍內的一部份。
資料來源: 市區重建區網站
主地盤:商住發展+交通民生配套
主地盤的大部份土地將作商住發展,預料可提供4,000多個實用面積約400呎的中小型單位,預計於2036至2037年落成。
項目計劃將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項目建議騰出寬闊的地面空間供行人享用,當中包括建議將地盤內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改劃成為兩條、每條至少18米闊的綠化行人步道,並設置市集廣場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 在改劃作綠化行人步道後,其兩旁將提供臨街的商舖,提升街道活力。
此地盤處於九龍城市中心,步程範圍可至港鐵宋皇臺站B3出口。市建局將研究以行人隧道連接項目外的宋皇臺港鐵站,提供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計劃興建一個地下停車場,提供約360個公眾車位,以紓緩區內泊車位不足而導致違例泊車及路面擠塞的問題。
東面地盤:門戶廣場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屆時地下廣場及毗鄰的一列巴士站,對接啟德發展區的空間感將會擴大,並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此外,東面地盤擬建一幢低座商業建築,支援廣場的商業活動。
北面地盤:社區設施
屬於賈炳達道公園範圍的北面地盤則會配合政府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及毗鄰社區設施,改劃作社區設施用途,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

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的界線圖 – 市建局新聞稿 2022年5月27日
住在九龍城
九龍城佔據九龍半島的東半邊,既具舊城面貌,綠樹繁茂,亦毗鄰全新規劃的啟德新區,新舊交融,是繁華與人情味的融匯。
多個來自亞洲各地的族群在這裡扎根,形成自己的文化社區。九龍城素有「小泰國」和「小潮州」之稱,區內特色地方食肆林立。另一方面,許多歷史建築已成了摩登咖啡店,舊村莊被改建,老的工業設施也搖身一變,成了創意園地。
市建區雖在九龍城啟動數個重建項目,但重建項目希望讓特色店舖和食肆能夠繼續在原區經營,保留其原有特色。而且項目內的綠化行人步道和廣場,可為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提供場地,促進傳承該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居住環境方面,目前的九龍城設有不少公園,包括賈炳達道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而市建局公佈了九龍城「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將為區內帶來約10,450平方米的地面綠化空間。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九龍城區名牌學府眾多,一直是家長們的心儀的居住地區之一。未來隨著九龍城的重建項目逐一落成,相信住在九龍城將會更精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