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3|减辣成真!房屋政策、鼓励生育懒人包(不断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 超今早11时在立法会会议厅,发表其任内第2份《施政报告》,沿用绿色作为主调。他说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力及和谐,亦象征香港「由治及兴」迈向欣欣向荣,延续活力。楼市表现欠佳,全城关注《施政报告》会推出「减辣」措施,包括放宽来港合资格专才买楼「辣招」,以及下调港人购买第二个物业印花税,预期今日的报告将一一交待。
《中原地产》将紧贴《施政报告》发表过程,为大家整理各项政策重点。
施政报告2023|城门河及元朗明渠打造成赏花热点
- 政府会推行「悦目亮丽城市计划」,加强美化城市,包括重点打造城门河及元朗明渠为赏花热点、在主要节日美化主要道路中央分隔带及回旋处花床等园景,以及为合适球场、体育场馆外墙及洗手间注入艺术及设计元素等。
施政报告2023|加推两铁一路项目 包括北环线东延线
施政报告2023|土地供应
- 至2048年的30年期内预计将有达7,000多公顷,减去预计需求,可建立最少1,000多公顷的土地储备。为监察造地进度,政府去年首次制订未来十年可供发展土地(即熟地)的预测。根据最新数据,未来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熟地供应量将达3,370公顷,比去年预测的十年期供应多90公顷,进度符合预期。全部供应将来自政府主导的项目。当中,「北部都会区」建设工程会以20年为期,目标是明年完成制订所有土地用途和发展方案;2027年或之前进行收地;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四成的新发展土地和落成四成的新增单位。
施政报告2023|私楼供应
- 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未来十年私营房屋需求为13.2万个单位。政府未来5年会准备好可兴建约8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
- 稳定私营房屋供应的同时,继续透过资助出售房屋(包括「居者有其屋」(居屋)、「绿表置居」(绿置居)、「港人首次置业」,及新的「乐建居」等计划),在整体布局上设置公私营房屋轨道衔接的置业阶梯。
施政报告2023|新生婴儿奖励金
- 向每名于今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婴儿发放一笔过2万元现金奖励,为期三年,之后再作检讨
- 提高与居所有关的税项扣除最高限额 —— 2024-25课税年度起,如纳税人与在今日或之后首个出生的子女同住,其「居所贷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税项扣除」的最高限额,将由10万元提高两成至12万元,直至该名同住子女满18岁为止
- 资助出售单位优先安排 —— 房委会将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增加新生婴儿家庭成功购买资助出售单位的机会。由明年推出的居屋开始,预留部份单位配额,让今天或之后有婴儿出生的家庭抽签及优先选楼,直至该名子女年满三岁为止。每次出售居屋及绿置居会额外预留单位总数10%作优先选楼
-
公屋优先安排 —— 房委会将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加快新生婴儿家庭的公屋申请获编配公屋,今天或之后有婴儿出生的家庭,可缩减一年轮候时间,明年4月生效。
施政报告2023|居屋按揭保证期延长至50年 激活二手市场流转
- 本月底房屋局会公布《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未来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公营房屋需求量为308 000个单位。政府已觅得土地,可兴建约410 000个公营房屋单位,超额完成约100 000个单位,大大缩短轮候上楼的时间。
施政报告2023|楼市减辣
- 随着香港未来房屋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考虑整体情况后,政府决定采取以下调整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日生效;
- 针对炒卖的额外印花税(SSD)的适用年期由3年缩短至2年
- 买家印花税(BSD)和新住宅印花税(DSD)的税率减半,两者均会由15%减至7.5%
- 针对海外人才将由去年公布的「先征后退」改为「先免后征」。
施政报告2023|公营房屋政策
- 轮候公屋时间成功「封顶」,由高峰约6年,回落至5.3年;正逐步向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标迈进,扭转多年上升走势
- 「公屋提前上楼计划」,明年上半年将有超过2 000个单位提早5至8个月落成,让公屋申请者可提早上楼
- 首批约2 100个「简约公屋」单位将在2024-25年度落成,2027-28年度前完成兴建合共约30,000个单位,填补未来五年供应的严重短缺,随后第二个五年期公屋供应量将因政府提速、提量的成效体现而大增,大大缩短轮候上楼的时间
- 落实「私人兴建资助出售房屋先导计划」(「乐建居」),2023-24年度起推出三幅用地,让私人发展商参与兴建资助出售房屋,首两幅招标用地合共提供至少2 000个单位
- 未来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公营房屋需求量为308,000个单位。政府已觅得土地,可兴建约410,000个公营房屋单位,超额完成约100,000个单位,大大缩短轮候上楼的时间。
施政报告2023|强化启德邮轮码头周边配套
- 透过在客源市场创造需求、发展邮轮旅游产品、强化启德邮轮码头周边配套,吸引更多邮轮到港及长远提升香港作为亚洲邮轮枢纽的竞争力。明年上半年会就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公布行动计划。
施政报告2023|「北部都会区」分为四大区域
-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全面发展后可提供约50万个新增房屋单位和50万个新职位。
- 政府于短期内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深度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划。「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包括「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及「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
施政报告2023|汽车自动驾驶接载
- 机管局会于2025年利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在连接「航天城」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航天走廊」接载乘客,计划于2028年延伸至东涌市中心
施政报告2023|下调股票印花税至0.1%
- 将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各按交易金额支付0.13%,下调至0.1%,目标于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
- 文化产业方面,政府会为「电影发展基金」和「创意智优计划」共注资43亿元。
- 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会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明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
- 数码港明年起亦会分阶段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大学方面,透过「产学研1+计划」,促进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请结果明年第一季公布。
施政报告2023|设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
- 为进一步落质去年底推出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将在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内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由工业专员领导,以产业导向为原则,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援重点企业在港发展、协助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及扶植初创企业。
- 为推动下游的新型工业发展,政府会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企业提供资助,以政府1份对公司2份的配对形式,提供最多2亿元的配对资助。另外当局会探讨让计划下的企业可更弹性聘用非本地技术人员,及适度放宽使用资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施政报告2023|抢人才、留人才
- 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 —— 扩阔吸纳世界各地人才网络,11月起,合资格大学名单会增加八间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间。
- 放宽签证 —— 即日起开放越南人才来港就业的签证政策,并放宽越南人商务和旅游「一签多行」来港的申请门槛。我们亦会开放老挝及尼泊尔人才来港就业、受训和就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
-
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 为纾缓技术行业的人手短缺压力,职业训练局(职训局)2024/25学年起入学的指定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外地学生,毕业后可留港一年,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此安排会试行两年再作检讨。
-
抢人才方面,截至9月底已吸引约16万宗申请,当中超过10万宗获批,约6万人已抵港。
-
抢企业方面,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接触超过200间重点企业,当中30间正计划落户香港或在港扩充业务,涉及约300亿元新投资额,预计提供约1万个就业机会。投资推广署今年首九个月已协助超过300间海内外企业在港成立或扩充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成半。
施政报告2023|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 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 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来港,以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的发展优势,细节今年内公布。
施政报告2023|研大湾区跨境救护车服务
- 政府正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政府商讨救护车跨境运送病人服务,把病人于医院之间点对点直接运送,提供更佳支援。

- 全速推展超过80亿元的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包括黄大仙及港岛东区等曾发生较严重水浸事故的地区
- 政府正推展多个大型发展项目,包括「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
- 2024年内会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
- 继续领导政府「以结果为目标」,并提到成立了「关爱队」、输入人计划等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