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区大变身 九龙城的重建机遇

为了应付日益增加的房屋需求,政府一直寻求各种方法增加房屋供应。其中一种方式便是将旧区重建,把市区土地按照目前的社会需求重新规划,而九龙城便是其中一个将被重建的旧区。
2022年5月,市建局公布了九龙城「衙前围道 /贾炳达道」发展计划,计划面积约3.7公顷,共涵盖约120个街号的楼宇。这个计划是继2007年观塘重建项目后面积最大的新发展项目。市建局预料重建后,可提供约4,350伙住宅,最快2036年相继落成。
2022年10月份,城市规划委员会公布市区重建局(市建局)衙前围道/贾炳达道发展计划草图(编号S/K10/URA3/1)。计划区指定为「住宅(甲类)」地带、「政府、机构或社区」地带及显示为「道路」的地方。
- 主地盘范围大概毗连贾炳达道、龙岗道、衙前围道及侯王道(但不包括衙前塱道56-66号的御门∙前)。
- 东面部份范围大概毗连现有楼宇、太子道东、打鼓岭道休憩花园及打鼓岭道 。
- 北面部份为贾炳达道公园范围内的一部份。
资料来源: 市区重建区网站
主地盘:商住发展+交通民生配套
主地盘的大部份土地将作商住发展,预料可提供4,000多个实用面积约400呎的中小型单位,预计于2036至2037年落成。
项目计划将在现有政府及社区设施搬迁至新政府综合大楼后,重新规划行人道及车路。项目建议腾出宽阔的地面空间供行人享用,当中包括建议将地盘内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改划成为两条、每条至少18米阔的绿化行人步道,并设置市集广场连接新政府综合大楼。 在改划作绿化行人步道后,其两旁将提供临街的商舖,提升街道活力。
此地盘处于九龙城市中心,步程范围可至港铁宋皇台站B3出口。市建局将研究以行人隧道连接项目外的宋皇台港铁站,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计划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提供约360个公众车位,以纾缓区内泊车位不足而导致违例泊车及路面挤塞的问题。
东面地盘:门户广场
至于邻近太子道东的东面地盘,将配合毗邻市建局启德道/沙浦道发展计划(KC-015项目)拟建的地下广场,把其周边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规划,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间作门户广场,并同时一并活化附近的打鼓岭道公园。届时地下广场及毗邻的一列巴士站,对接启德发展区的空间感将会扩大,并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车空间,改善候车环境。
此外,东面地盘拟建一幢低座商业建筑,支援广场的商业活动。
北面地盘:社区设施
属于贾炳达道公园范围的北面地盘则会配合政府易地重置九龙城街市及毗邻社区设施,改划作社区设施用途,以「一地多用」的模式,兴建一栋新政府综合大楼。

衙前围道 /贾炳达道发展计划的界线图 – 市建局新闻稿 2022年5月27日
住在九龙城
九龙城占据九龙半岛的东半边,既具旧城面貌,绿树繁茂,亦毗邻全新规划的启德新区,新旧交融,是繁华与人情味的融汇。
多个来自亚洲各地的族群在这里扎根,形成自己的文化社区。九龙城素有「小泰国」和「小潮州」之称,区内特色地方食肆林立。另一方面,许多历史建筑已成了摩登咖啡店,旧村庄被改建,老的工业设施也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园地。
市建区虽在九龙城启动数个重建项目,但重建项目希望让特色店舖和食肆能够继续在原区经营,保留其原有特色。而且项目内的绿化行人步道和广场,可为传统节庆及富地区文化特色的活动提供场地,促进传承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居住环境方面,目前的九龙城设有不少公园,包括贾炳达道公园,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而市建局公布了九龙城「衙前围道 /贾炳达道」发展计划,将为区内带来约10,450平方米的地面绿化空间。而原来集中在贾炳达道公园内的绿化空间,将连接美东邨、九龙寨城公园、贾炳达道公园、新重建项目范围以至启德发展区的一体化绿化多元空间。
九龙城区名牌学府众多,一直是家长们的心仪的居住地区之一。未来随著九龙城的重建项目逐一落成,相信住在九龙城将会更精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