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長知識!年廿八到年初一 你要知嘅5大習俗及寓意

新春佳節臨近,家家戶戶也準備除舊歲賀新春,送走兔年,喜迎龍年。傳統家家戶戶年廿八也會大掃除、食團年飯等,這些傳統習俗除了具社交作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亦能體現出傳統文化的重視家庭凝聚力等價值觀,讓人感到家庭歸屬感,意義非凡。年青一輩又是否了解習俗背後的意義呢?一起來解構新年5大習俗吧!
傳統習俗1 - 春節穿新衣

新年穿新衣是古老的習俗,從魏晉南北朝就有「長幼悉正衣冠」的記載。新年穿新衣要喜慶鮮亮顏色,忌黑白藍,「紅」寓意「紅運當頭」。另外亦有送舊迎新之意,新衣亦象徵新一年的開始。
傳統習俗2 – 年廿八洗邋遢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若然不洗豈會發」,大掃除又稱「掃塵」,南方北方亦分別稱為「掃屋」及「掃房」。中國人相信「財不入污門」,過年前必須大掃除,除舊迎新,將過去一年的「晦氣」掃出家門。為何於年廿八大掃除呢?其實是取其諧音「易發」好意頭,另外就是實際考慮,因為年廿九還有貼春聯、食團年飯、放壓歲錢等,十分繁忙,而且年廿九才打掃,只有一天便踏入年初一,習俗上年初一不能打掃,時間便非常少。
傳統習俗3 – 貼年紅(揮春)

傳統會於大年初一前貼揮春。貼揮春代表舊事已去,將新春的祝福和祈盼貼在家中,除了添新春喜慶,亦是抒發對來年的美好願景。年紅指新春對聯、橫批、門神及福字貼等。當中春聯文字結構工整,對仗整齊,體現出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揮春可於歲晚或立春時除下。
傳統習俗4 - 壓歲錢

壓歲錢傳統文字記載可追溯至漢朝,叫壓勝錢,並非在市面流通的貨幣,而是鑄成錢幣型的賞物,坊間認為有避邪作用,及至現代便變了通用的錢幣。年廿八團年飯後,長輩會將壓歲錢派給晚輩,祝願晚輩能平平安安過一年又長大一歲。
傳統習俗5 – 團年飯

團年飯又名年夜飯指除夕的闔家聚餐,古代於年尾的祭祖儀式後,家庭便會團圓聚餐。而至今,團年飯仍是過年前的重頭戲,每年於各地工作的人都會盡力趕回鄉食團年飯,而菜式十分豐富且講究意頭。但由於南北方氣候地理不同,團年飯的菜式也頗有差異。例如廣東會有髪菜蠔豉(「發財好市」),祝願新一年賺過盆滿缽滿;四川團年會吃火鍋;海南人會吃餃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