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清房委、房署、房協!

香港人接觸公營、居居及其他資助房屋,通常會聯想起房委會、房署、房協這幾個名字。他們的職能及架構分別,你又知多少?
機構名稱 | 簡稱 | 創立年份 | 與政府關係 | 主要職能 | 重點負責項目 |
香港房屋委員會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 房委會/房委 | 1973年 | 政府法定機構,但並非政府部門 | 負責制定及推行公營房屋相關的政策 | l 規劃每年推出的公營房屋供應量,包括租住公屋及自置居所(居屋及綠置居等) l 檢討公屋租金 |
香港房屋署 Housing Department | 房屋署/房署 | 1973年 (由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 | 屬政府部門,隸屬「房屋局」 | 執行房委會決策 | l 興建公屋及居屋 l 處理公屋及居屋的申請 l 負責收取公屋租戶租金 |
香港房屋協會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 房協 | 1948年 | 獨立的非政府、非牟利法定機構 | 分擔政府建屋重任 | 不定期推出出租屋邨、資助出售房屋、長者屋及暫租住屋等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房委) 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
房委會是一個獨立法定機構,雖然並非政府部門,但決策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房委會主席一職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兼任。
房委會使命在於制定及推行本港公營房屋計劃(公屋),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租住居所,並透過推出資助出售單位,助低收入家庭完置業夢。主要職能涵蓋策劃、興建、管理和維修保養各類公共租住房屋及資助自置居所。前者包括轄下的出租公共租屋邨、中轉房屋、臨時收容中心;後者則涵蓋居屋和綠置居項目等。
此外,房委會亦持有一些分層工廠大廈,以及附屬商業及社區的非住宅設施。其中有些設施的管理工作,則批予私人機構以合約形式承辦。
房委會還負責多個計劃,務求讓更多市民「上樓」,例如:居者有其屋、綠表置業(綠置居)、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私人機構參建居屋,以及自置居所貸款計劃等。
多年來,房委會亦因應經濟環境,推出多個紓民措施,例如:公屋免租、資助出售居屋及綠置居、按揭貸款「還款不還息」、寬減旗下屋邨商場及街市的租戶差餉等。
為讓不同範疇的房屋政策更能切實執行,以及監督推行情況。房委會旗下設有六個常務小組委員會,其中的附屬小組委員會和專責小組委員會則按需要而成立。包括:

資料來源:
香港房屋署(房屋署/房署) Housing Department
房屋署與房委會並沒有從屬關係,然而卻是負責落實執行房委會政策的機構,同時亦為房屋局提供支援,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房屋署署長由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任,亦同時兼任房委會副主席。
房署就政府每年公佈的未來公營房屋供應量目標,將以成本價獲取的官地用作興建公屋及居屋。此外,一般申請公屋、居屋(包括一手新居屋及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出售租置計劃重售單位、綠表置業計劃(綠置居),以及近年增設的「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和「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均由房署負責。
房署直接為租戶處理以下事務:
收取公屋租金
當房委會決定公屋加租或減租,房署會通知及向各租戶收取相應租金。
屋邨管理投訴
公屋和中轉房屋住戶可向房署對其他租戶的不良行為作出投訴,以保障各戶共同享用一個衛生而舒適的居住環境。個案會依據「屋邨管理扣分制」作出處分。扣分制涵蓋30項不當行為,基於違規行為的嚴重性,如租戶在兩年內被扣分數累計達16分,其租約/暫准證將被終止。若租戶不服,可對判決提出上訴。
家居維修
房署提供「日常家居維修服務」及「全方位維修計劃」,由管理處派員上門作出檢查及施工維修。
租金援助
若租戶面對財政困難,可申請「租金援助計劃」(租援),房署會因應個案,寬減其公屋租金。
單位調遷
租戶可因應個別個案情況,向房署提出對現有公屋單位作出同邨或其他屋邨的調遷的需求申請。
戶籍加名或除名
對於家庭成員遷入、遷出或離世等原因而作出的單位戶籍變動申請,會交由房署處理。
買賣居屋單位
居屋買賣必需獲得房署批准,舉例於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有意放售單位的業主,需要先取得房署發出的「可供出售證明書」。
房署轄下有四個執行部門,負責落實及支援房委會推行涵蓋房屋規劃、整體房屋行政管理、發展及建築和屋村管理各方面的不同政策。包括:
- 策略處
- 發展及建築處
- 屋邨管理處
- 機構事務處
- 獨立審查組 (隸屬房屋局常任秘書長辦公室)
-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 (隸屬房屋局)

資料來源: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 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
房協屬非政府部門,是一個獨立運作的非牟利法定機構。主要任務是與房委會共同分擔政府興建公營房屋目標。政府會將部分公營房屋的工作,「外判」給房協興建。其代表作有附設游泳池的荔景「祖堯邨」及沙田「乙明邨」;配有浴缸的大坑勵德邨,以及為長者而設的北角「雋悦」。
房協不只服務基層,亦先後推出以中產人士及長者為對象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及「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等。
暫租住屋
輪候公屋的申請宗數,由2020年9月底的最高位156,400回落至2024年12月底的118,600宗,減幅達24%。在房署加快建屋進度及致力打擊濫用公屋下,獲編配公屋數目漸見成效。
資料來源:房屋署 <<2024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的年度分析>>
為了更善用公屋資源,讓每個珍貴的單位盡快安排入住。房協轄下有兩個計劃,為輪候公屋者作暫時過渡居所。
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 — 出租計劃
房協及房委容許轄下資助出售單位的合資格業主,將其未補價的單位/睡房出租予正在輪候公屋的合資格人士,成為他們的「暫租住屋」。
過渡性房屋出租計劃
房協將轄下公屋在重建前,將部分空置單位經翻新後供正輪候公屋人士申請作暫住租用。例子屋苑包括筲箕灣明華大廈、大埔策誠軒、九龍城真善美村。
房委與房協的建屋分別
房委/房署 | 房協 | |
獲批官地地價 | 以官地成本價獲地建屋 | 不定期獲政府批地起樓,並需繳納一般低於市價的指定地價 |
公屋供應量 | 每年有新落成單位供合資格市民申請 | 2011 年後已沒有新建出租屋邨 |
居屋供應量 | 每年有新居屋單位落成供白表資格市民申請 | 落成和推售不定期,項目數量較少,最近期為預計關鍵日期於 2027 年的觀塘「朗然」及於2020 年落成的沙田「綠怡雅苑」及屯門「翠鳴臺」 |
房屋質素 | 以模組標準化形式設計,較能符合建屋效率進度 | 相對上有較多時間作出規劃設計及考量各配套設施 |
單位一手定價 | 透過各項計劃,供原租戶及合資格人士以超低折扣價購入單位作自置居所 | 售價有機會較房委的資助房屋高,但通常較私樓為低 |
單位供應條件 | 由於兩者屬不同的獨立機構,故此兩者在興建單位的選址、面積、間隔、配套、定價、申請資格及申請程序上均有不同。 |
購入資助房屋
房委及房協為回應市民對擁有一個自置物業需求的殷切,透過各項自置居所計劃,讓合符資格者,申請購買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購買公屋
現時,房委及房協的公屋均可申請購買,不過並非所有公屋都可購入。若符資格,則無須補地價購入單位,但卻有轉售限制。
購買居屋
買家一般分為綠表及白表申請者,綠表為擁有公屋人士,白表為沒有公屋人士。前者因為申請表格為綠色,因而得名。以下兩個是恆常性及較廣為熟悉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
綠表置居計劃 (綠置居)
計劃在2015年起推行,目的為讓現居房委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或房協出租屋邨的住戶以綠表申請者身分(綠表人士),在未補地價下選購可供購買的屋苑單位。
申請綠置居並不設有入息及資產限制,只要符合綠表資格人士均可提交申請。不過,若申請人同時是公屋住戶,則需留意公屋申請人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並需按照規定定期進行入息及資產的申報。
當申請人以「一換一」形式成為業主後,騰空出的公屋,便可交還房委重新作出編配,加快有需要人士入住公屋的流轉。
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 (白居二)
為讓更多市民上車,房委將未補地價的居屋二手市場擴展至中低收入的白表人士,於2013年起實施「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即未補地價的居屋二手物業市場。申請資格方式與白表一手居屋大致相同,而申請人需符合入息及資產審查。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2025年1月通過「青年計劃(白居二)」,在2025年第一季推出的「白居二2024」,為40歲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增設1,500個配額,惠及年青一代。
由於居屋單位受政府租契的條款約束,部分單位亦同時受《房屋條例》附表及其後的修訂所載的條款、契諾及條件約束,尤其在首次轉讓契據日期上有所限制;而房委或房協不會回購該單位。
至於居屋第二市場買賣運作方式,與一般樓宇買賣模式大致相同,雙方可自行議價,或透過地產代理進行交易,至於臨時買賣合約、正式買賣合約及轉讓契據必須採用房委/房協指定的標準格式文件,並須經由律師辦理。
買賣雙方在議價時,均須清楚知道業主在居屋第二市場轉讓單位時,毋須向房委繳付補價。然而買方將來在公開市場上把單位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前,則須要繳付補價責任。
如有興趣購買房委會屋苑,可從地產代理網頁或手機App中,以發展商「房委會」作搜尋,不論公屋或居屋,未補地價或已補地價的放盤單位,便可一目了然。
